首页

免费国产调教视频在线网站

时间:2025-05-22 20:03:28 作者:山西省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浏览量:23638

  中新社南昌9月14日电 题:包装兴起“简约风” 新式月饼“圈粉”年轻人

  作者 朱莹

  中秋节临近,月饼作为传统节令性食品,正值销售旺季。中新社记者近日采访发现,包装兴起“简约风”、价格亲民化成为今年月饼市场主流,低糖、低油的新式月饼“圈粉”年轻人。

 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发布的《2024中国月饼行业市场趋势》报告显示,预计今年月饼整体产量、销售额同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。其中,产量近30万吨,销售额约200亿元(人民币,下同),利润率将有所下降。

9月13日,南昌一家大型商超内,种类丰富、包装各异的月饼已占据展区“C位”。朱莹 摄

  打开中秋月饼图鉴,五仁月饼、冰皮月饼、中药月饼……种类丰富、包装各异的月饼已占据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各大商超和烘焙店的展区“C位”。

  记者注意到,在包装上,月饼礼盒设计偏简约时尚、总体“瘦身”明显;在口味上,无糖、低糖、低脂等健康概念的月饼成为市场新宠;在价格上,礼盒售价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,但最高售价基本在500元以下。

  月饼行情的变化,行业从业者的感知更为明显。南昌屏荣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荣浩告诉记者,今年月饼市场竞争更激烈了,“性价比”成为行业共识,客户关注品质的同时也注重包装的环保及成本。

  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24年中国月饼行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》显示,68.5%的消费者希望月饼能够使用更加健康天然的食材,65.8%的消费者呼吁减少添加剂的使用。

  在南昌市一家大型商超内,市民周程正在挑选月饼,她注重月饼的健康属性,“我在选择月饼时主要看糖分和脂肪含量,吃起来更放心。”

9月13日,南昌市一家连锁烘焙店内,市民正在挑选月饼。朱莹 摄

  南昌市一家连锁烘焙店销售人员熊美娇告诉记者,相比往年,今年消费者线下买月饼的热情降低,传统口味月饼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逐渐下降,“我们店只售卖一款相对新奇、低糖的马蹄鲜肉类月饼。”

  值得注意的是,在“低糖低脂”风潮下,市场上还涌现出不少“养生”“药膳”月饼,山楂、陈皮、百合、铁皮石斛、西洋参等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被融入月饼馅料。北京同仁堂的五仁枸杞人参月饼、云南白药的天麻云腿月饼、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岐黄贵细月饼等吸引众多消费者。

  南昌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戴庆锋认为,月饼是传统节日符号和仪式感,不少年轻消费群体购买月饼作为中秋的消费符号,其背后其实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节日的传承和表达。

  “越来越多消费者注重品质、更加务实,不愿意为月饼的噱头或其他属性价值去买单。对于商家而言,要不断创新和调整策略,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月饼,如低糖、低脂、低热量等,让月饼行业在变革中找到新的增长点。”戴庆锋说。(完)

【编辑:于晓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人员来往 还将有哪些政策利好?

“工程对保障金沙江上游水电安全送出、促进四川水电优化配置、保障华中地区电力供应具有重要意义。”帮果±800千伏换流站工程总监理工程师贺磊表示,工程计划于2025年6月份建成投运,投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清洁电能近400亿千瓦时。(完)

美国西部经历创纪录高温 部分地区将超过43摄氏度

作为中世纪“黑暗时代”的产物,西欧的封建农奴制从公元15-16世纪开始废除,随之而来的文艺复兴、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,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。从19世纪30年代初开始,经过多年斗争和一场内战,奴隶制于1865年12月在美国正式被废除。封建农奴制在1861年的俄国、1864年的波兰、1894年的冰岛、1918年的波黑及1923年的阿富汗寿终正寝。但直到1959年,在已经宣告和平解放7年多的中国西藏,这个制度仍然在顽固地坚持着。

2.6万拍下北京一房子2%份额,权益该如何分配?

“10年来,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。”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伯正介绍,京津冀三地一张蓝图绘到底,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,推动“两翼”联动发展,唱好京津“双城记”,深化津冀合作,交通、生态、产业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,形成了目标同向、措施一体、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。

感受地道“中国年·湖南味” 湖南举行非遗元宵喜乐会

“看准这一赛道后,企业从‘0’开始搞研发,现在已手握上百项专利技术。”朱晓星认为,实现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部分关键原材料自研自产,是企业能够“闯出一片天地”的关键所在。“我们解决了钒电池漏液的痛点,不仅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、安全性和环境友好度,而且降低了电站设备维护成本。”

中国拟立能源法 保障能源安全促可持续发展

国风浩荡,文脉不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随着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《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》《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》等一系列顶层设计出台实施,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不断巩固,引领力、凝聚力、塑造力、辐射力不断增强。如今,“博物馆里过大年”渐成新年俗,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、文化馆、文物古迹、历史文化街区等,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。一大批文化精品力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元素、现代艺术交相融合,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,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。中华文化符号走向世界,海外“中国文化热”持续升温…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更加现代、更加开放、更加鲜活的面貌和姿态,在世人面前展现独特魅力,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